EP204醒來後,他說:「你耽誤了我的時辰」——一則真實的故事


2025/8/9

在號稱「百歲時代」的今天,長壽已不稀奇,真正難得的是——活得安心,走得自在。

醫療科技或許能延續生命,但內心的安然、靈性的準備,卻不是機器能代勞的。

俗話說:「生有時,死有時。」
你是否曾靜下心來想過:什麼樣的狀態,是你理想中的告別時刻?
你的「好時辰」,會是在怎樣的一天?

本集《來點香光》,見暘法師將與大家一起探討——我們該如何面對死亡?
這不是禁忌,也不是迷信,而是一個終究要來、卻常被忽略的人生重要課題。
願我們都能為人生最後一段路提早準備,當那一天真正到來時,能安然無懼、從容光明地走完這一程。

◆ 劃重點

  1. 「生有時,死有時。」真正的「好時辰」,不一定是我們活得最久的那一天,而是我們內心準備好、能夠自在告別的那一刻。
  2. 清朝時代著名的淨土宗高僧,第十一代祖師——省庵大師,他用心良苦寫了廣為流傳的——《勸發菩提心文》。此書至今仍感動無數修行人,引導他們走上解脫之路。書中提出發菩提心的十個理由:念佛重恩,念父母恩,念師長恩,念施主恩,念眾生恩,念生死苦,尊重己靈,懺悔業障,求生淨土,讓正法久住。
  3. 我們現在還活著,還能呼吸、還有選擇,就是最寶貴的時辰。我們不是在等死,而是應該好好活著,好好修行,幫助別人、利益眾生,老實念佛、每日修行、發菩提心——這些看起來簡單,但真正持之以恆,才是不簡單的大功夫。

聽眾回饋

A.居士:
「生有時,死有時」,真正的「好時辰」,不一定是我們活得最久的那一天,而是我們內心準備好,能夠自在告別的那一刻。

B.居士:
內心的安然與靈性的準備,是我們面對自己生命終點非常重要的學習與練習。真正的好時辰,不一定是我們活得最久的那一天,而是我們內心準備好,能夠自在告別的那一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