EP77 楞嚴經與我
2023/2/18
阿難尊者是釋迦摩尼佛的十大弟子之一,人稱「多聞第一」。然而一向多聞的阿難尊者卻遲遲未能開悟。佛陀為了幫助阿難尊者開悟,請在會場的二十五位大菩薩和大阿羅漢,各自介紹他們入三摩地的方便法門和修行的經過。這便是《楞嚴經》的緣起。所以也有「開悟的楞嚴,成佛的法華。」這樣的說法。
或許,讀《楞嚴經》不一定讓人立刻開悟,但《楞嚴經》能幫助你提升自我覺察的能力,放下執取,減少煩惱。如此一部令人轉迷為悟的大乘經典,難怪古德讚嘆:「自從一讀楞嚴後,不看人間糟粕書。」
你也想要轉迷為悟、解脫煩惱嗎?
那你一定不能錯過這一集,見澤法師與你分享:楞嚴經與我,楞嚴經如何幫助我修行?
讓我們一起聆聽~
◆ 劃重點
- 楞嚴經說:「離諸法緣,無分別性,則汝心性,各有所還,云何為主?」
意思是說:你現在用攀緣心性來聽法,這個心性是隨著聲音而有生滅,就各有所還。分別聲音是從聲音來,應該歸還聲音。分別法是從法來,應該歸還法。好像人影一樣,從什麼人來,就隨什麼人而去。有來有去,這些都是暫時停留的客人,而不是常住主人。那麼,你要用什麼,作為常住的主人呢? - 楞嚴經的特色,就是找到整個煩惱的根源,不要把六塵客人當作主人。
誰是主人?就是自性、本有的如來藏性。
然後從煩惱的根本把它拔除。讓我們很快從煩惱中解脫出來,安住正念。 - 我長期拜讀楞嚴經最大的改變,就是覺性的觀照提升,自我覺察的功夫有進步。我在不知不覺中練就了「敏銳覺察」的功夫,能夠敏銳察覺自己的起心動念,在日常生活當中起了多少個「攀緣心」、「六塵客人」。
- 為什麼每當跟外境接觸時,我會起心動念?這些都是因為自己的心向外攀緣,執著在事相上面,弄到自己煩惱重重。
硏讀楞嚴經後,雖然自己仍然還有很多毛病沒有對治、調伏。但是,我找到煩惱的病根,知道當內心深處波濤洶湧時,要提起警覺觀照自心和守護自己的心念,不要讓它跑遠了!迷失了!要把心帶回家。 - 因為別人一句話的刺激,產生不舒服的感受,而這個「受」是來自「瞋」的習氣—因為我不喜歡說話口氣不友善的人。每當我遇到這樣的人,就會認為這種不友善的人,是不懂得如何尊重他人。我習慣這樣評斷他人,造成自己更加地煩惱生氣。所以當心遇到境界,就會自然牽動到自己的業習,而產生許多的想法與感受。然後,心隨著別人的話打轉,把客人當作主人,沈迷在自己的想法、妄想當中。當我把以上的妄想理清後,明白到一切煩惱都是來自於自己的心作祟,心中的糾結也就釋懷。
聽眾回饋
黃小姐:
《楞嚴經》云:「離諸法緣,無分別性,則汝心性,各有所還。云何為主?」無明煩惱只是生活中的客人有生滅如夢幻泡影,而如來自性不生不滅才是真正的主人。認識並覺察自己的真心本性,轉迷為悟,時時觀自在,時時心無礙!感恩~感謝見澤法師分享「楞嚴經與我」,令我法喜生欣悅!
A居士:
師父阿彌陀佛!聆聽一遍了,還會再繼續。感恩您總是以自身的經驗感受如實的,與我們分享修學佛法的點點滴滴。弟子也應以這樣的態度,以所聽聞的法義如實應用在生活裡,師父謝謝您。
B居士:
察覺內心的運作可以解決很多問題或関係、受用不盡、感恩!
C居士:
自我覺察,醒思做調整,看似容易,其實是不容易的課題,能越過自己超越自己,必更能帶來最大的獲益,我也必須要多學學,感恩師父的分享。
D居士:
最近4個月,因為同修的大姐確診,心肌梗塞住進台大加護病房,她受苦受難了4個月,剛辦完法事。無常示現讓我了解內心的恐懼是無法解決事情的,我也要學習您常常反觀自己的內心,找出解決困境的方法。謝謝您的分享,非常感恩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