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EP205必讀經典《八大人覺經》3 四大苦空,五蘊無我
2025/8/16
你可曾想過,眼前的世界與我們的身心,並非如想像般「穩固」與「永恆」?
佛教認為,世間一切物質皆由「地、水、火、風」四大元素構成,我們的身體亦然。當四大調合時,身體健康自在;失衡時,便會出現不適與病痛。這提醒我們,色身的本質是「苦」,也是「空」——終將敗壞,因此不必過度執著,但仍需適度照顧。
「五蘊」——色、受、想、行、識,代表我們的色身、心理與精神活動。雖然能感受、思維、行動,但在身心中,其實找不到真正可稱為「我」的實體。正如拳頭,五指握起時它出現,張開時便消失——它只是依條件而生,本質是「無我」。
〈來點香光〉必讀經典系列——《八大人覺經》第三集
自範法師將引領我們透過觀照「四大苦空,五蘊無我」,漸漸減少貪、瞋、癡,鬆開對「我」的抓取。願我們都能在練習中培養自在的心,面對變化不再恐懼,讓生命每一步都走得輕快且心安。
#推薦一起聽
EP196 必讀經典《八大人覺經》1:聖者覺悟的八件事
EP201 必讀經典《八大人覺經》2:世間無常,國土危脆
◆ 劃重點
- 佛教認為一切物質,都是由「地、水、火、風」四種元素所構成。同理,身體也是由四大組成的,當四種元素調和時,我們會感覺健康、舒適;如果四種元素不調和,就會產生種種的不舒服、病痛。所以身體本質上就是「苦」,不但是苦,還是「空」——無論我們多麼長壽,總有一天色身就會敗壞。所以說,四大苦空是以「苦、空」來觀察四大假合的色身,讓我們對身體產生不執著的智慧。但是,適度的照顧身體還是需要的。
- 「五陰」就是「五蘊」。「蘊」,有「積聚、集合」的意思。五蘊包括色、受、想、行、識。其中,色蘊,是指色身;受、想、行、識是心理的、精神的活動。
- 佛法中所說的「我」,有三個定義:
第一,是指恆常不變。
第二,是指有主宰性。
第三,獨立自主(唯一性)。 - 五蘊「無我」:
我們可以覺察到冷熱的感覺、苦樂的感受,以及思維、行為、意識。但是,在我們的身心找不到可以稱之為「我」的實體。比如:你的拳頭在哪裡?把五隻手指頭合起來,它就出現;把五隻手指頭鬆開,它就不見了。那個拳頭本身沒有一個固定的實體。觀照五蘊,就像拳頭一樣,是依賴條件存在,知道它的本質就是無我,當體即空。 - 生滅變異:否認有一個恆常不變異的實體,五蘊都是剎那、剎那變化,有生滅、有變異。
- 虛偽無主:是說色受想行識有它的作用,但都是虛幻、沒有真實的主體。
- 心是惡源:因為內心無明(沒有智慧),錯誤地認為五蘊組合的身心是我、是我所有,而產生「我」執。因為執著有「我」,而衍生四種根本煩惱:我癡、我見、我愛、我慢。
- 形為罪薮:我們的心(第六意識)和色受想行合作,所造作的罪業,都會累積在身心裡面,所以五蘊身心是一切罪業累積的地方。
- 如是觀察,漸離生死:
它的意思就是要持續的有意識地用四大苦空、五蘊無我,這個角度來觀察自己的身心狀態,觀察發生在自己身心上的各種現象。久而久之,貪瞋癡煩惱自然就減少,也就能逐漸地解脫生死。
聽眾回饋
A.居士:
感謝〈來點香光〉自範法師引領我們透過觀照「四大苦空,五蘊無我」,漸漸減少貪、瞋、癡,鬆開對「我」的抓取。「時時觀自在,照見五蘊皆空,度一切苦厄。」願我們都能在練習中培養自在的心,面對變化不再恐懼,讓生命每一步都走得輕快且心安。
B.居士:
非常感恩小編每週一重點整理與分享,有您真好,阿彌陀佛!